学校首页|旧站入口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学生园地 | 党团建设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资料下载 | 培训中心 
媒体本院
 通知公告 
 学院要闻 
 动态链接 
 学术动态 
 媒体本院 
 学院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本院>正文
【广西日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堂、网络、实践”相融合——更好解决教学中的“知信行”疏离问题
2021-09-23  

http://gxrb.gxrb.com.cn/html/2021-09/23/content_1795600.htm


徐秦法 欧阳孟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特殊的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真正做到入学生之脑、之心、之行,就要切实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解决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学而不知”“知而不信”和“信而不行”的问题。

“知信行”合一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知、信、行相一致,是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的真经、真谛、真理。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过程,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相统一的自我革命过程。创新课堂、网络和实践“三融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知信行”疏离问题,推动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识别错误思想并与之作斗争,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解决“学而不知”问题。“知”是“信”和“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论上的认知就不可能有信仰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行动。长期以来,思政课存在“课堂不叫座、学生不爱听”现象,一些思政课教师机械化灌输理论知识,不聚焦问题、不贴近现实,真理也难以说服人和打动人。课堂教学,为实现学生真学马克思主义,要以教材为遵循,凝练课程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入学生共同关注的困惑和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各种问题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见微知著,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各种困难、困境面前做到说清说透。广西大学坚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建设,以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支撑理论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师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努力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热门课”,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解决好思想观念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关键问题。

借力网络教学解决“知而不信”问题。“信”是“知”“行”合一的关键环节,是认识过程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桥梁纽带。是否坚定不移地“信”决定能否毫不动摇地以“知”化“行”,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使知行“两张皮”,理论与实践相断离。当前,要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和震撼力,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将思政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紧密结合,留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大学生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与遵循。广西大学利用现代科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思政课中增设网络实验环节。该环节中“真信模块”以导为主,按课程设计、开发系列实验项目,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全体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于心。通过网络教学,把师生主体间关系进行转换,进行双向思想交锋,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望远镜”,透过马克思的“眼睛”,准确把握发展的大势,高瞻远瞩,在复杂曲折的社会现象和矛盾困惑中从容面对,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依托实践教学解决“信而不行”问题。“行”是“知”和“信”指导下的实践,又是“新知”和“新信”的来源,“知”“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学生能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自觉践行者,决定着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实效。为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其行动的指南,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外化于行,自觉检验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广西大学实践教学的形式为例,一是开展主题调研活动,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时事动态,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划分若干课题调研小组,根据选定的调研主题,利用假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提交调研报告;二是开展主题实践与展示活动,结合“三全育人”,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任实践教学教研部主任,组织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处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微视频等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崇高理想信念,推动奋斗实践。通过实践教学,使当代学生不仅做潜心贯注的学习者,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风雨、见世面,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推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由结合提升到融合。“结合”是指问题分属,各自独立,边界交集;“融合”则是问题统一,融三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立在新型关系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协同性,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三融合”带动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协同。将课堂教学内容数字化,建立网络实验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实现协同创新。创建“思政实验教学网站+思政实验教学App+思政微课堂”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验平台,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分为视频学习、在线测试、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无纸化考试五大模块。其中,视频学习包含实验项目拍摄的视频、各个课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学习的视频以及学生根据视频脚本自行拍摄的视频等;在线测试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线阅读文章和观看视频之后,回答课程知识点,网站会根据答题情况自动生成并记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资源共享方便师生交流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包括实验室项目视频脚本、教师授课资料以及各种电子图书资料库;互动交流主要包括文章分享和话题讨论,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学习心得并进行答疑交流;无纸化考试通过手机App自动生成试卷,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参加考试,系统直接联通教务处,进行成绩认定。课堂、网络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营造了马克思主义无处不在的时空,为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